江门素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称,作为展示五邑华侨历史文化和推进江门市文化名市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华博馆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馆建成后,将成为五邑唯一的大型华侨博物馆,集中展示侨乡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间艺术。
江门市政府将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作为重点文化精品工程来建设,无论是在建筑的外形设计,还是在其内部文化内涵上,都力求达到国内较高水平。
经过多次开会讨论研究,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最终选址于五邑华侨广场会展中心东面的3座小会馆,建筑面积约为9000平方米。今年内,江门将首先对其中一个小会馆进行改造,其工程总额约为500万元,作为华博馆的首期工程。
设计突出古典性
据江门市建管中心莫工程师介绍,既然是华侨华人博物馆,为了和主题保持一致,华博馆的整体设计风格将突出古典性,“颜色以深色为主,四周为蓝色玻璃墙,每个会馆的顶部呈球形,与前方的华侨广场会展中心的设计遥相呼应。”
“3座小会馆均为3层楼高,每个展管各3000平方米,首层和二层主要用作展物的陈列设计,三层供办公人员使用。走进华博馆的首层,正前方,迎接参观者的首先是开阔的序幕厅及主题墙面。”
“序幕厅后是博物馆的中心展馆,约为300平方米,用于陈列展物。由于许多展物都非常贵重,展馆内部设有岛式活动展柜、双面展板。书信书画之类的,将陈列在展板内。像古董、陶瓷之类的将放置于展柜里。二层的构造与首层大体结构相同,只是陈列的内容上会有区别。”
收藏有两件国家级文物
华博馆的负责人介绍说,华博馆陈列的展品,范围包括与华侨华人出洋有关的文献、遗迹;华侨华人在国内外曾使用过的各种典型的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具等。
“展品的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从现在收集的情况看,其中不乏精品。包括华侨华人在侨居国的生产工具,如水泥桶、锄头、熨斗、斧头、南洋锯及一套较完整的洋木匠工具和理发工具;生活用具如金山箱、座钟、水煲、藤笈、水壶、饭格;刊物如明报、侨刊等。”
“还有著名爱国华侨专题资料及他们回国定居时带回的缝纫机、藤笈、水壶、洗衣盆、帆布袋等实物。”
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筹建办展示了华侨最近捐赠的两件文物,一个布袋和一件衣服,出人意料的是,两件文物均是国家博物馆要收藏的国家级文物。
据介绍,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南洋地区华侨在陈嘉庚的领导下,发动华侨筹赈救国。旅居南洋的郑潮炯只是一位略识文字的小贩,但他决心尽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尽一分力。
为发动华侨筹赈救国,郑潮炯拿出自己当小贩的看家本领,背着儿子郑社心,穿着现在捐给家乡的衣服,肩搭布袋,踏上了义卖救国的漫漫长路。为了支援抗战,郑潮炯甚至把妻子肚里怀着的孩子卖掉了,得款80元,全数捐给了筹赈会。”
在获悉江门市筹建“华博”,郑潮炯儿子立即与母亲商量捐赠事宜,最后决定将这些物品捐给江门市“华博”,以此表达他们对家乡建设“华博”的支持和一点心意。